遗祸中国1300年的安史之乱
2019-06-19 18:41:51
  • 0
  • 0
  • 0
  • 0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反唐战争的发起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所以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也称天宝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


当时唐室为了早日结束战事,不惜招抚安史降将如李怀仙、田承嗣等,大肆分封为节度使、观察使,允许其保留所据地区与兵力,于是藩镇数量激增,全国各地均置节度使。而安史叛将的旧有军力得以维持,因此便割据一方,控制了地方的政务,“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中央无法控制地方,形成藩镇割据的问题。唐末年,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带兵进入京师长安,控制唐室。其后当朱温废唐哀宗,建立后梁,自立为帝,全国各地随即各自独立。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唐朝从此由盛转衰,中国的经济格局从此改变。安史之乱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从晋朝衣冠南渡之后,南方开始逐渐发展,安史之乱时,叛军横扫北方,造成了极大破坏,而南方没有受到战火的侵扰,从此之后经济超越了北方,一直到今天。


安禄山安禄山


安史之乱促使长安、洛阳的衰落与中国政治重心的转移。自秦汉、隋唐以来,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一带均为政治上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自安史之乱后,长安和洛阳因战乱持续而残破不堪。李庾《东都赋》描写安史军队“杀人如刈,焚庐若薙”;洛阳“世治则都,世乱则墟;时清则优偃,政弊则戚居”,故五代之中只有后唐定都洛阳,其他四朝乃至北宋以后的各个王朝均不再定都于长安或者洛阳,而北京的地位却开始逐渐上升。


唐室为了平乱而向外族回纥、大食借兵,回纥自恃平乱有功,也屡屡向唐室勒索威逼财帛,连年的侵扰边境,唐朝声威至此沦落,天可汗制度无法维持。原本隶属于唐朝的西域地区更是在之后三十五年时间内陆续被吐蕃和回纥所完全占领,结果导致陆上丝路逐渐断绝,而南方的海上丝路则逐渐取代。唐王朝越发的无力控制西域,西域逐渐成为一个半独立的地区,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将西域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安史之乱后,西域伊斯~兰化的进程加快了,其深远影响一直波及到现代。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